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大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大全)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叙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社会人为目的。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对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叙事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社会人为目的。由于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对象,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我通过两年来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及亲身实践与探索,我认为,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重要性,有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常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活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教学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课的开始我请同学们看了一段《动物世界》,在这段节目中集纳了多种生命。他们一下子被牢牢吸引住了。看的过程中我允许他们叫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的名字,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动物身上,给予动物更多的关注,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可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道德情感,变传统的灌输为学生感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能起到传播情感强化全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教学《感悟青春》一课时,我先谈自己的青春往事,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接着,播放电影《青春万岁》片段,女青年激情朗诵的画面,让学生从片段中感悟拥有青春的美好。

三、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没有生机。因此,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当今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我教《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课时,发现教学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懂得自尊与自耻”,而课文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相对不足,于是我找了 “刘翔勇夺奥运冠军”这一精彩片段,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分钟,但精彩的画面、亲切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自信,丰富了教材的内容。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现实生活、报纸杂志、电视节目中蕴含了丰富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随时注意收集。把它们融入到思想品德课中去,教材的说服力和时代感就能明显增强。

第二篇:思想品德教学叙事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是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通过这一年的教学,我对新课标不断地深入理解和探索,我认为思想品德的成功主要依靠多媒体技术、教师的引导与示范、学生的参与。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完成一趟精彩的思想品德课。

一、多媒体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

为使学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挑战,每次思想品德课我都采取多媒体教学。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非常的震撼人心,听完之后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学生是不知道的。教师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激发学生的共鸣,在危难时刻,父母都会舍身救自己的孩子,自然也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展示一组地震中母与子,父与子的图片,在音乐与图片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情感自然发生。

多媒体手段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一般的常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生动、形象、逼真,还能把人们在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脱离实际的思想品德没有生机。因此,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充满时代气息。运用现代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与生动新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例如,我在讲《依法治国》时,给学生观看了呼格吉勒图的视频,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法治”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依法治国的决心。这样即使学生知道“法”的重要性,又在情感上有深深地认同。

二、教师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上课方式改成先学后教以后,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加凸显,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自学,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进行引导。例如,我在讲第九课课前有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进行情景剧排练。教师一定要和学生进行剧情讨论,作出要求:不可说侮辱性语言,不可演出消极剧情。同时进行安全提示,在表演时不可使用钢尺和钢笔,剪刀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不可以有动作幅度很大的拉扯,推搡。这些细节都需要教师做好预设,以防发生意外。

教师应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既不能替代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教学过程的实施,都以学生为主题,尽量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了他们的实际需要,因而大大调动了学生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创新精神的独立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有时仅仅通过语言要求、表述,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目的,如果直接要学生回答会造成很多的失误,并且浪费时间,使课堂不高效,也影响后续的教学,所以在做一些难点题目时,教师有必要进行示范。例如,我在讲授第七课《我有署名权》框题一《他享有署名权吗》框题二《民事权利知多少》时,要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著作权收到侵犯应该这样回答:某人依法享有著作权,某人依法享有著作权,有权要求某人或某单位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并赔偿。学生自己回答的语言不规范,教师做示范后,学生能很好的回答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较难题目时我都会先进行示范,简单题目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纠正即可。

三、学生的参与对整体教学起重要作用 现在课堂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使这一目标得到了体现。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推动了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探究,例如在第四课中,如何走出青春期逆反困境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集合小组的智慧,此问题即可轻松解决。调查问卷形式,例如第一课在班级做调查问卷,学生是否了解父母的基本信息,帮父母做过哪些事情?然后整理问卷数据,通过数据使学生知道我们为父母做的很少,从而引出要回报父母的爱。情景剧形式,例如第四课,我写了一个剧本,叛逆的中学生小明,在上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道具,并且看了几遍学生的表演,简单指导,其他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特意选择了一个平时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收获了较好的效果,我和学生们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除了这些我还用过游戏,小组竞争等形式的学生活动,使思想品德课轻松有趣,高效。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思品课程应与生活实际金木联系,有其要注意与时俱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在课上适时讨论,使思想品德紧跟时代发展。

3、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无论任何形式都应以学生为主题展开,心理上使学生认同认同自己的主人问地位。

最后,思想品德课也有一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学生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再提高以及对思想品德课的正确认识。七年级的内容非常少,而且偏于品德,大多数学生可以轻松拿到高分,心理上开始不重视。八年级加入少量法律常识,但是仍偏重于品德,所以不能缓解这种情况。九年级大部分为法律,政治知识,跨度较大,部分学生接受起来较有困难。现在我给八年级讲课时,会少量带入九年级内容,讲明知识的连接性,重要性,希望他们升入九年级以后开始学习政治知识时不会觉得那么突兀。

以上为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教学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好的课堂离不开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会时时总结经验,刻刻关注学生,争取尽快站稳讲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 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爱心助学会”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爱心助学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坚持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教好书,努力提高学科教学成绩;一方面育好人,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现就我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我的做法。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但热爱学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许多实际内容和具体行动。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有不少学生成绩是很差的,但生源素质差,不是学生的错。我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差的学生。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寻找根源。有人说好学生好的根源是相同的,而每个差生就有每个差生的根源,只有找到每个人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为了能对症下药,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平时留心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 第

二、培养信心。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是责备、批评。久而久之,这种批评就成了暗示和诱导,促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走向违纪违法的道路。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信任才是最好的良药。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

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既然立志终身从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坚定信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丰富的知识吸引人,以优异的品德引导人。坚持把学生的长进,视为自己最高的荣誉。把满腔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

二、在教学内容中贯穿德育思想

思品这门学科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一框时,我采用“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世博会是今年的一个热点,世博会能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充分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公认,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为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而努力拼搏。

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内容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贯穿德育内容,是一个新的课题。我的做法是: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好思想品德学科上来。例如,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兴趣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快乐的教学方法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人要有理想。有理想,首先就要下苦功学习,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人,是没有理想的人。第三,就是针对学科教学的特征来渗透德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等德育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他们结合学科学习,明白很多社会道理、做人道理。这比空洞的政治说教,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更能起到成效。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四、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课的学习,向学生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五、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整个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才能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第五篇:论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其核心在于有机整合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情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有利于领悟思想品德课精神实质,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我们就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教师必须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3.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通过教学不断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爱憎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情感架设心灵之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二、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在情感教育上,我们应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做起,向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这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从点滴做起,在细小之处关爱孩子们,这才是为孩子情感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2.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积极互动 ,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尝试着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加入了辩论会、嘉宾访谈、小品表演、小合唱等形式。初一上学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看了孩子们写的洗脚感想:“母亲的脚长得很难看,也很粗糙,像鱼鳞一样。一开始我有点不好意思,洗着洗着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落下来。母亲一直没说话,我一直低着头慢慢地给母亲洗脚。心里挺难受的。”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初二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诚实守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然后又讲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诚信月”活动。我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初步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搜集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资料,应用教材中知识去分析其危害,寻找解决办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后,既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乐趣,也改变了以前对思想品德课的轻视态度。

4.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如,在学习“我与祖国共命运”时,例举了学生看过的影片《亮剑》、《铁道游击队》等片中一些人物、情节,以及现实生活中“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活动中涌现出先进人物、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好工人徐虎等等。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 :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学习“描绘自强人生”那一框,学生们举了匡衡、桑兰的事例,我从“愚公移山”讲到“虎门硝烟”。今天的中国走向富强更需要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我能感觉到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希望。

总之,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敬、信任、体贴、关爱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打造崭新的思品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全一册[s], 崔景贵,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336.

[4]《新课程教学设计》,毕田增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