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book6 unit2学案学生(精选)

book6 unit2学案学生(精选)

book6 unit2学案学生第一篇:book6unit2学案学生《阁夜》导学案 学生卷《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2、过程与技能: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

book6 unit2学案学生

第一篇:book6unit2学案学生

《阁夜》导学案 学生卷

《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过程与技能: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诗歌历史中有两位重要的大诗人,他们的文章为后人称颂——李杜文章在,光耀万千长!这里的李杜我们都很熟悉,指的是,李白、杜甫!以前我们学习了老李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他的气度,气魄,气势,我们领略了感受了。那么,老杜的风格怎样呢?今天要学习的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阁夜》一诗!

二、知人论世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蜀中发生了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一个深冬的夜晚,霜雪初霁,寓居在夔州西阁中的诗人,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2、内容提要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超越时空的联想;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三、诗歌印象

1、诗歌体裁:从诗体来看这首诗歌属

;

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歌属

2、诗歌的韵律,找出诗歌的韵脚字

1

3、读诗歌(节奏、字音、内容)。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规定时间诵读。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jì)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yí)歌/数处/起渔樵(qiáo)。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liáo)。

四、置身诗境

诗歌内容探究,用自己的话诠释诗歌。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五、品词

“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其中“催”“寒”二字既写景,又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受。试作简析。

2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赏析诗歌,巩固练习 学习过程

一、鉴赏诗歌

1、“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是千古名句。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创造了一种什么样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中上一句作者写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二、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霁(jì)

侪辈(qí)

天涯(yá)

悬崖(yá) ....B、渔樵(qiáo)

挣脱(zhèng)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g) ....

3

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 ....D、泾渭分明(jìng)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 ....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C、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D、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催短景

霁寒宵

三峡星河影动摇

....... 夷歌数处起渔樵

人事音书漫寂寥 ........

三、课堂小结

通过阁夜看到的战乱的凄凉景象和动荡不安时局的描写,极力渲染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同情,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优虑(或表达作者伤时感世的情怀)。

第二篇:《先秦诗三首》学案(学生

《伐檀》学案

一、文学常识1.关于《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本称《诗》,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因其书为西汉时毛亨、毛苌所传,又称《毛诗》。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艺” 之一,故称《诗经》。 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补充:《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中的精华是“国风” ,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六艺”补充:

“六艺”第一种说法:(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后遂有五经之名。)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六艺”第二种说法:(教育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

二、《魏风·伐檀》赏练 【内容分析】《伐檀》是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这首诗三章都以叙述伐檀木起头,是当时干着繁重伐木劳动奴隶,一边劳动,一边想到社会的不平,而随口唱出来的歌声。全诗三章,采用了回旋重沓、反复咏叹的手法,使思想和感情得到畅快的倾泻。 【艺术鉴赏】

①对比手法的运用。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区别,一些人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另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越的生活,这不是明显的不合理吗?结句则以讽刺的口吻,昭示出了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君”们的原形,揭露了他们寄生虫的本质。

②四言为主,重章复沓。这首诗以四言为主,章法结构采用反复重沓的形式,既充实了诗歌的内容,又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强化主题,突出重点。

1 【诗歌今译】丁丁冬冬来把檀树砍,砍下檀树放河边,河水清清水上起波澜。栽秧割稻你不管,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上山打猎你不沾,凭什么你家满院挂猪獾?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吃闲饭!

做车幅丁冬砍木头,砍来放在河埠头,河水清清河水直溜溜。栽秧割稻你闲瞅,凭什么千捆万捆你来收?别人打猎你抄手,凭什么满院挂野兽?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无功把禄受!

做车轮儿砍树丁冬响,砍来放在大河旁,河水清清圈儿连得长。下种收割你不忙,凭什么千捆万捆下了仓?上山打猎你不帮,凭什么你家鹌鹑挂成行?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受供养!

【巩固练习】

1.找出本诗三章中变更的词语。

伐檀

河之干

涟猗

三百廛

县貆

素餐 伐辐

伐轮

2.分别对这些词语归类,看它们各表达什么意思? 这些词语的变换达到怎样的效果?

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是谁?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诗作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诗经》在汉代前称为《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B.“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其创作题材,“风”是民间歌谣,“雅”为宫廷乐歌,“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比”、“兴”是其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C.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以楚地民歌的形式和方言声韵创作出的新诗体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后世称之为“楚辞体”。屈原的创作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D.《诗经》开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先河,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国风”,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楚辞”开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先河,主要是文人创作的诗歌,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由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比较《伐檀》和《硕鼠》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硕 鼠

①②③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④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无,毋,不要。②三岁,多年。贯,侍奉。莫我肯顾,不肯照顾我。③逝,通“誓”。去,离开。④爰,于是,在此。所,处所 5.“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两首诗歌中哪里运用了这些手法?请引用具体诗句举例说明。

6.试分析这两首诗的主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诗经·氓》赏练

【内容梳理】:

《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诗歌讲述的是少女为一青年男子所追求,终于结成了夫妻,尽管她甘贫操劳,多年如一日,然而色衰爱弛后仍被丈夫休弃归家的故事。

全诗分六章,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第

一、二章追叙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说明她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

三、

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鸠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五章,追述自己 婚后生活的辛苦和遭遇不幸后的反思。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歌今译】

小伙走来笑嘻嘻,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都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稼穑(sè) 狩猎(shǒu) 愆期(qiān) 将子无怒(jiānɡ) ....B.垝垣(yuán) .C.咎言(jiū) .D.涟漪(yī) .

卜筮(bǔ) .

车毂(ɡǔ) .

偕老(xié) 陨落(yǔn) .

比兴(xīnɡ) .

载笑载言(zǎi) .

靡室劳矣(mí) .

遂心(suì) 夙兴夜寐(sù)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操吴戈兮被犀甲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泽被后世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素不相识 ..B.车错毂兮短兵接 .C.援玉枹兮击鸣鼓 .

草木皆兵 .

孤立无援 .

B.将军身被坚执锐 .D.身被二十余创 .

屡试不爽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A.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为什么)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润泽) .(沉溺)

D.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登上)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①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 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他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E. 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9.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10.诗人常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在《诗经》中“赋”“比”“兴”是三种常见的手法,请你结合诗作《卫风·氓》对这三种手法的运用作具体分析。

1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芣苢

②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⑥⑦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①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四、《九歌·国殇》赏练

【国殇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 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 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 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背景主题】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也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

的挽歌。据说,诗人是为楚怀王17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屈原在民 族危亡年代作此诗,诗中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其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

灵,通过战场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楚军将士牺牲的英勇悲壮。全诗极写卫国壮士在战斗中勇武

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为维护祖国尊严、解除人民灾难而献身的精神。诗人慷慨悲

壮的歌唱,不仅寄托了对阵亡士卒的哀思,而且表达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激

情。

【内容分析】:

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先写楚国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

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方士兵的英勇顽强。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

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的无畏和豪壮的感情。

第二节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敌人疯狂而且残酷,楚方受创惨重,然

而士兵们却英勇无畏,宁死不屈。“援玉袍兮击鸣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战,鸣鼓表示进攻。

这说明,楚方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楚方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先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

然后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诚而沉痛的。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将士们身披犀甲,手持吴戈,人人奋勇争先,与敌

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只见战旗遮盖住太阳,战鼓震天动地。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

双方战车交替,车轮深深地陷入泥土中,四匹马挣扎着,还是拉不起来。由于敌军众多,楚

军伤亡惨重,左侧的边马倒下了,右侧的边马也被兵刃杀伤。壮士们身佩长剑,腋夹秦弓,

捐躯于寥廓超远的疆场。

【艺术鉴赏】:

1.动静结合。全篇着力描写了复杂、壮阔的战斗场面,将战场上的静物如“吴戈”、“犀甲”、“长剑”、“秦弓”以及战车、战马、战鼓、战旗等,都进行了动态的描写。诗人运用富有特色的“操”、“被” (披)、“蔽”、“躐”、“殪”、“霾”(埋)、“援”、“击”、“带”、“挟”等单音动词,分别描摹士兵的装束、动作、士气和战斗的进程,传神地表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本色,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栩栩如生的描写,为最后四句点晴式的议论文字做了极为形象的铺垫与展示。

2.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性,在全篇整齐的夹带“兮”字的句式中,有些句内采用对照映衬的手法,从两方面把意思表达得完整而深刻:“左骖殪兮右刃伤”,表现了在敌众我寡形势下,我方付出惨重代价;“出不入兮往不返”,说明了战士们慷慨出征,义无反顾;“首身离兮心不惩”,写出了烈士们身虽死而志不屈;“诚既勇兮又以武”,从精神和武艺两方面评价烈士的勇敢和善战;“身既死兮神以灵”,赞颂壮士虽死,英灵不灭。为了求得形象的精确性,诗人用最贴切的语言刻画事物的情状,给读者印象深刻,充分彰显语言艺术的惊人表现力。《国 5 殇》内容悲壮,现实感强,风格雄浑刚健,具有崇高而壮丽之美;布局谨严,篇幅短小,场面阔大,成为传颂千古的名作。

【巩固提升】

1.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是( )

A. 诗经 B. 楚辞 C. 大赋 D. 乐府 2.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

A. 李白 B. 曹操 C. 屈原 D. 陶渊明

3.《国殇》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选自( ) A.《离骚》 B.《天问》 C.《九章》 D.《九歌》 4.以下各句爱国古诗词和作者对应错误的一句是( )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B.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辛弃疾《扬子江》 C.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D.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5.对下面句子里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披,穿着 B. 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侵犯 C. 援玉枹兮击鸣鼓

援:拿起 D. 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惩罚 6.《国殇》描写战斗的进程,对主要表现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侧面烘托 B. 对比描写 C. 场面描绘 D. 象征暗示 7.对下面各句中红色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出不入兮往不反(同“返”,返回) B. 操吴戈兮被(同“披”,穿着)犀甲 C. 霾两轮兮絷(绊住)四马 D. 车错毂兮短兵(军队)接 8.以下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国殇》的语言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鲜明地体现了屈原的语言风格。 B.《国殇》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

C.屈原作《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击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D.《国殇》从敌胜我败着笔,这是现实情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9.下面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人把两者合称为“六义”。 C.《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D.《国殇》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10.屈原,名 ,字 ,战国时期 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其代表作主要有 、 、 、 等。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外三人是波兰

、英国 、意大 。

1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句子。“风”本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开我国 诗歌的先河;“骚”本指以 为代表的 ,它开我国 诗歌的先河。现在“风骚”并举,一般泛指 。

6

【《氓》赏练答案】

1.D

2.C

3.B

4.D

5.B 6. B(耽:沉溺。) 7. B(B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C项①连词,表并列;②副词,已经。D项①动词,想;②语气词,无实义。) 8. B (A项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不专一。二三,没有定准。C项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偕老,一同到老。D项信誓旦旦,誓言是真挚诚恳的。) 9. B (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10. 《氓》诗第

一、

二、五章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美好纯真的恋爱到结婚直至被遗弃的过程,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第

三、四章运用比、兴手法,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貌美、受人爱恋的幸福;“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劝说女子不要贪恋男子;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容貌很快衰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反比女主人公的痛苦无边无涯。兴,是就上下文的关系说的,

三、四章开头的比喻句兼有起兴作用。如上文提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写的是桑树茂盛的情形,而女主人公正因为看见树上食桑葚的斑鸠,进而联想到自己不该沉溺在爱情的甜蜜中,以致不能自拔。因此,这两句又有起兴作用。这种比、兴兼有的艺术手法,既具象征意义,又引发联想,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11. ①赋。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意对即可)

【《国殇》赏练答案】 1.B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因此后人提到“楚辞”又称为“骚体诗”。)

2. C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作品充满着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 D(《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从《东皇太一》到《山鬼》共十一篇,十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灵,最后一篇《国殇》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 4. B(“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宋代文天祥《扬子江》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虽身陷囹圄,仍心向南宋、宁死南归的一片爱国之情。) 5. D(“首身离兮心不惩”中的“惩”是“恐惧,悔恨”的意思。)

6. C(本诗的战斗场面描写很出色。第一部分描写战斗过程,诗句虽不多,但内容丰富,笔法灵活。短短十句诗,记叙了楚军披挂出发,与敌接战,兵败身死的完整过程。其中既写了敌军人多势众、进攻凶猛,又写了楚军士气昂扬、奋力死战;既有短兵相接、箭矢交坠的细节描写,又有天怨地怒、尸横原野的气氛渲染;既写了士兵披坚执锐,奋力冲杀,也写了将帅援枹击鼓,临阵指挥。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旌旗、弓箭、军阵、战马、鸣鼓等诸多事物,涉及到敌我、将士、人马等多个方面,几乎包容了当时战斗景况的所有内容。 ) 7. D (“车错毂兮短兵”中的“兵”是“兵器”的意思。) 8. A (《国殇》的语言不像屈原其他诗作那样色彩瑰丽,而是比较质朴通俗,非常切合这首诗的题材和内容。)

9.A (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六种技能,合称“六艺”。这里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合称“六艺”。)

7 10. 平;原;楚;《离骚》、《九章》、《天问》、《九歌》、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11.《诗经》;现实主义;《离骚》;楚辞;浪漫主义;文学

第三篇:《逍遥游》导学案(学生版)

《逍遥游》导学案

三维目标:

1、了解本课的文学常识

2、 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 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学习重难点:

1、文章的思路。

2、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庄子寓言的特色。

3、积累文言词句。

一、知识链接

1、解题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2、庄子和《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预习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2、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3、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4、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三、课堂自主探究:

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的联系:

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以及他的理想境界:

3、课文写作特色

4、联系此文说说作者说的真正的逍遥是什么?

课堂达标练习:

一、填空:

1、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 《庄子》一书共----- 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 。

3、 《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

二、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1、

2、

3、

4、

5、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三、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课后扩展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之与家之相篡:劫夺?B. 人之与人之相贼:偷窃?

C. 何以易易:改变?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 ①②⑥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第四篇:苦恼导学案(学生版)

描绘最平凡事情的现实主义

——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赏析

【目标导读】

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3、说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引导学生关心人、爱护人、体谅人。

【资料链接】契诃夫:俄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1904年7月15日病逝于德国。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主要作品:小说《变色龙》《一个小官员的死》《套中人》《万卡》《第六病室》等;戏剧《三姊妹》《樱桃园》《万尼亚舅舅》等。契诃夫小说言简意赅,冷峻客观,独树一帜。作为俄国19世纪末的最后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契诃夫以对“小人物”命运空前的关注,以对沙皇制度的专横和虚伪的无情揭露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问题导思】

1.车夫姚纳苦恼的内容有哪些?

2. 姚纳把自己的苦恼向哪些人与物诉说?各自的反应如何?

3. 举例说明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列举三处)

【例题导练】

1.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学会倾听、感悟深沉厚重的父爱——对父亲进行一段细节描写

【课外阅读】契诃夫小说

● 《一个文官的死》《套中人》

第五篇:《菩萨蛮》学案学生版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主备人:周连星

审核人:夏良兵

邵华

《菩萨蛮》学案

—— 温庭筠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

【学习重点】本首词的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 。

一、课前预习 1.关于词人

温庭筠 (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在朝廷不得志,自然整日闷闷不乐,所以他在写作那首《菩萨蛮》时,自然抒发心中的郁闷。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 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因当时长调尚未发展出来,因而《花间集》所收之词均为小令和中调,其中收录作品最多的作家是温庭筠,共录六十六首。 3.文中字词

鬓 腮 襦 帖 鹧 弄

二、结合注释,试译本词

1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学案

主备人:周连星

审核人:夏良兵

邵华

三、课堂赏析探究

1.“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五、课堂小练习(1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 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