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

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

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篇: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

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绥棱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概论农业现代化

认识绥棱

转眼间,三个月的实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对于绥棱这个黑龙江中部这个县城,我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看到了他无限的潜力与希望,让我有些爱上了这里。

绥棱,地处小兴安岭南端西麓,绥化市东北部。它东临伊春市,东南与庆安县接壤,南部和西南同北林区连界,西部和西北与北安市、海伦市相连,东北及北部与北安市和逊克县连界。从形状看,它像一把吉祥的如意柄镶嵌在茫茫的松嫩平原上。

全县幅员面积423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万,集聚着汉、满、朝鲜等12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地貌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地势呈西南东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以丘陵、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这里交通比较便利,滨北铁路贯穿全县南北,鹤嫩公路连接了伊春、齐齐哈尔,森林窄轨铁路畅通林区,鸡讷、绥北等公路交织成网,通乡通村公路已硬化1400多公里运输方便快捷。

同时,它拥有全省园林绿化先进县、全省洁净城市、全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一系列殊荣。这些荣誉见证着绥棱人对园林城市建设的情有独钟! 感受绥棱

对于绥棱,这三个月不仅仅从课上讲解中了解,我们还多次的切身的走访乡村,走的最多的是绥四路,直达四海店,道路两边的庄稼让人看得心潮澎湃,但是我的心情在那次走访十乡的活动中更加震撼。

绥棱的农业原来十分发达,农林牧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方圆百里内年产优质大豆100万吨、绿色食品水稻50万吨以上。每年县内自产优质木材15万立方米,木材集散交易量达百万立方米以上。各种合作社,养殖种植园区,还有上集那先进的大规模水稻培育种植体系等等都让我记忆犹新,这无疑不说明我们绥棱是个

有着强大农业生产力又蕴含无限潜力的地方,尽管今年的天公不作美,在秋收的时节阴雨连连,严重影响的秋收的进度,但是我却深切的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这让我沉思,今后的农业应该怎么走?我们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我是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土地分配与管理

在不改变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现在的土地分配与使用还是没有形成规模,这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而农民的认识与利益的分配方法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在看到克音河乡、上集镇这些地方的农村合作社和政府带头建设的种植园区,越发的觉得土地整合是带领农民快速走向现代化的前提,不仅便于土地的管理和规划,更是释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为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所以,全面展开,多元化发展农业合作形式,这是我们最迫切的事情。

2、农业机械化大生产

机械化大生产无疑是我们首先要发展的方向,但是我觉得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好。这次在农机合作社如此紧张的绥棱县,我们这次还过分的依靠农机秋收,加上恶劣的天气环境使得我们的大型机械可以下田工作的时间急剧缩短,这些无疑是导致我们这次秋收工作被动的原因,因此在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我觉得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也是我们目前一个艰巨的任务,对于全县76 个行政村,180多万亩的耕地,我们这百台农机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所以狠抓农机合作建设,才能在未来的道路未雨绸缪。

3、环境保护到生态农业

无论是今年的大风大涝,还是今年的粘虫冰雹,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短,极地位臵偏移,以后的天灾不会少,今年台风不仅多而且强,这些都是给我们的预警。所以加强田间管理,开阔河道,选择优良的作物品种,这些都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同时,化肥农药的的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迫害,尤其本县的癌症患者比例极高让百姓很是担忧。为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从传统的农业,转化为生态农业,这是我们长期的不可避免的任务,因为环保已经是我们全人类面临的最大的生存课题。

4、招商引资

我们的工业园区已经建设完毕,还有好多的大型建筑厂,这些无疑都是我们现在仅有的产业,相信相关领导也很重视招商引资,因为这就像是我们的血脉一样,但是单纯的招商引资我觉得还是不够的,大力扶持本地的合作模式,进而升级成为公司,甚至是我们的龙头产业,建立自己的品牌,比如上集的大米和大蒜就是一个先进的例子,再比如这次筹办的奶山羊养殖,都是值得我们全县人民去效仿和学习。

从绥棱看农业现代化大发展

农业现代化三种模式

要加快绥棱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不仅要了解自身的情况,还要放眼世界,向绥棱以外的世界学习了解。其实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个世界现象,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变迁的一种前沿变化和国际竞争,它包括现代农业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农业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化;达到和保持世界农业先进水平的国家是农业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农业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换。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方向,一般主要取决于该国农业资源和工业化水平。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无外乎有三种模式。

1.地少人多、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

典型的国家是荷兰,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荷兰人多地狭,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土地十分珍贵,荷兰人追求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依靠精耕细作,这个60年前还为温饱问题发愁的小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蔬菜、花卉的出口更是雄踞世界第一。

除荷兰外,值得一提的国家还有以色列。以色列地处中东,既缺水又少土,因此它比任何国家都注意土地和淡水的高效率使用。以色列节水农业世界第一,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千克粮食,是我国的2~3倍,水肥利用率达80%~90%。现在以色列不仅改变了粮食、蔬菜、水果长期依靠进口的状况,而且还能大量出

口。专家说,若按以色列的土地生产率,地球可以多养活100亿人。 2.地广人稀、机械化主导型发展模式

具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以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典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美国平均每个农场耕种的面积近4000英亩(1英亩相当于6市亩)。如果离开农业机械,美国农业简直寸步难行。在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为350万人,但这350万人不仅养活了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与美国情况差不多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都依赖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

3.机械化与科学化并进发展模式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这类国家一般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多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多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法国实行了“一加一减”的做法。“一加”指的是为防止土地分散,国家规定农场主的土地只允许让一个子女继承;“一减”指的是分流农民,规定年龄在55岁以上的农民,必须退休,由国家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同时还辅以鼓励农村青年进厂做工的办法减少农民。除此之外,法国还实行“以工养农”政策。几十年来,法国持续发放农业贷款和补贴,还由国家出钱培训农民。

现在,困扰法国上千年的小农经济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农业。目前法国农业产量、产值均居欧洲之首,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加工品出口国。

相比西方国家,人多地少的小农经济是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瓶颈。发达国家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谷物25吨、肉类3~4吨,而我国仅是人家的1/20和1/14。但从长远看,我国是一个大国,只要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力度,我国农业必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农业现代化模式得到的启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的研究,实证了这种模式划分,即劳均土地在30公顷以上的国家走的是机械技术型;劳均土地在3—30公顷之间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交错型;劳均土地在3公顷以下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型。各个

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资金投入、技术变革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臵。他们的做法和经验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和借鉴。

1、农业现代化是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

每个国家在农业发展上都遇到了如何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的问题。一般都是先牺牲农业,利用农业积累来发展工业,从而导致农业在一定阶段萎缩。当工业不断壮大,实现工业化以后,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用工业装备农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当工业化达到中期以后,关注工业与农业的协调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美国和西欧等一些国家在18世纪中叶大力发展工业,随着强大工业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用工业积累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韩国政府在上世纪60—70年代大力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使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实现农村城镇化。日本也是在上世纪60年代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业贷款,提高农产品价格,实施农业保护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政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

农业是“弱质”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因此,政府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美、日、韩和西欧等一些国家,在农业发展中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农业补贴和价格保护,推行农业保险政策,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农机、良种、农产品出口补贴等等政策和法规。以色列积极推动设施农业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由于政策的推动和导向作用,使这些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3、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以市场为导向,随时调整农产品结构和产量,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道路。美国政府依据市场需求,按计划指导生产,实行宏观调控。由有关部门每年向农场主及时发布信息,对过剩农产品生产进行调减,通过鼓励休耕并给予补贴来压缩播种面积。以资源为基础,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全国农产品生产按区域划分为玉米、大豆、水果、经济作物和畜产品产业带和专业种植区。美国80%以上的农场只经

营一种农产品,实现高度专业化。区域生产分工明确,有利于组织生产、加工和销售;有利于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有利于面向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荷兰的花卉和养牛产业、丹麦的养猪业等,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区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可靠保证。

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1844年具有典型意义的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以后,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丹麦成为养猪大国、荷兰成为花卉出口大国,合作社功不可没。日本、韩国及台湾省的农协,把农民组织起来并代表农民利益与市场、政府进行抗争,并负责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服务,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农业合作组织有供销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性合作社、产业合作社,美国90%左右的农场主都参加各种合作社。据《美国农业实况》记载,美国有4/5的商业农场主通过合作社购买农用物资,销售农产品或得到所需服务。各类合作组织在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完善的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成为现代农业的支撑。

美国、西欧、日本、韩国等国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尽管各国形式不同,但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套完善高效的研究和推广体系。中国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只有号召,行动的还是不够彻底。

走自己的路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然带有中国国情的独特印记。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决定了我们既不可能照搬国外,也不可能一个模式齐步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各国农业现代化大都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农业的物质装备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为主要内容,二是以提高环境友好性和健全支持农业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而中国目前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情况是:两个阶段任务相互叠加,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因此难度更大,问题更复杂。

人口特别多——占世界人口的1/5,且农民数量特别庞大。

耕地特别少——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40%。

环境脆弱、资源短缺——山区丘陵多,平原面积小;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去大部分,绿洲少得可怜;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土资源极不匹配,譬如水多的贵州缺地,地多的甘肃缺水。

经济欠发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发布的数据,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九十九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这么大体量、这么多农业人口、这么少人均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先例。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无法照搬。

从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的实际出发,我们能采用一个适用全国的模式吗?恐怕不能!

中国国土广袤,东西跨越5000多公里,南北相望也是5000多公里,5大气候类型,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相去甚远。东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已经上万,最低的只有千把元。因此我们绥棱可以向三江平原学习,但也要根据自有的产业,走出自己的路,发展自己的特色。

一、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搞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因此,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土地流转是“三农”工作的“牛鼻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土地流转。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站在推进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有利时机,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生产要素、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加快农业科技发展

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一是要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完成对现有农业科技机构的合理布局和学科设臵的战略调整,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臵,强化科研与开发、推广队伍建设,逐步形成队伍精干、管理有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二是要大力扶持重点农业科技院校,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农业科技人员,并适度干预市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地区、学科配臵,形成合理、有序的农业科研队伍结构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是要协调跨区域间的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和市场、劳动力等区位优势,确定区域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技术,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地带和集群,促进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四是要加大农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研发投资力度,尽快建立国家农业技术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认证和监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产品贸易和加工流通体系,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努力方向。五是要大力加强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并逐步形成科技推广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要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开发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创汇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六是要狠抓了“八项措施”:

1、推广经验促增收

2、宣传惠农政策促增收

3、调整结构促增收

4、科技服务促增收

5、围绕市场促增效

6、劳务经济促增收

7、加工增值促增收

8、防疫减灾保增收

三、有选择、有步骤实行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

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理论上讲是这样,但在山区、丘陵地区,由于土地面积较小,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甚至无法利用机械。因此,为实现土地大面积机械化规模经营,在不改变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前提下,必须对土地等要素进行适当的整合,大力推行农户土地经营权的租赁、转让和入股联合等改革措施。现阶段,我国应把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本着急需、可能、合理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走有选择、有步骤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过程。可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专业化和规模经营又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当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诸如“公司+ 农户”、“龙头企业+ 基地”、“公司+ 中介组织+ 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

1、以政府注册经营的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

2、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

3、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的形式;

4、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

5、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

6、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把这些产业化模式推广开来,要切实加强调查分析工作,研究其推广的可行性,盲目引进某一模式往往会导致失败。

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已有城镇就业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些有条件

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业,变为城镇居民。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是针对第二条途径来说的,即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人口聚集、能发挥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作用,在区域逐步构建出一个城镇化体系。这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过去几十年,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更多的是土地城市化,而不是人的城市化。因此,以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就需要把以农村土地主体的农民市民化,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同步推进。农民的减少,可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有利于土地集中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对村庄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节省土地,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有保障的新农村、新社区。

总结

我,作为一个马上就要步入真正岗位的农业单位工作者,就要用我大学的学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无论是毕业后的工作经历,还是这几个月的工作实践,都告诉我一个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绥棱的发展会有我留下的重重的一笔。

张崇峰 2012年10月25日

第二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按照区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实际,对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XX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万亩,产值突破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1、存在的问题

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近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

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

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拓宽融资渠道。建议政府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平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

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培训费、学习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

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财政部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

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总结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5、农村经济审计处于“真空”状态。我区没有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具体原因是:一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全部由乡镇财政所代管,农业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及报帐制度不能在乡镇财政所代管的村街帐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造成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审计力量薄弱。我区农经人员少,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只有3人取得审计证,审计力量与任务相差悬殊,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依然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和审计人员缺乏。建议区政府充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第三篇:农业综合发展调研报告

深切地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对我市的农村经济发展犹如开渠放水,通过这次调研。只要我全市上下合力同心,一起为农业综合开发多操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使这条幸福渠通畅牢固,渠水丰盈,造福更多的群众,市的农村经济就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率先突破发展的目标就能够早日实现。

由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会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县的局部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观察、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引起了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年月日至日,由副主席带队,深入县的局部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观察、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17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对三个县的书面汇报资料和相关资料也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演讲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市从年开始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多年来。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xx亿元,实施土地治理xx万亩,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xx个。项目涉及七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县区的xx个乡镇,xxx个村,受益农民达xxx多万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xxx多元。

开挖疏浚渠道xxx公里,土地治理项目方面:累计衬砌支、斗、分、引渠道2919公里。修建排灌站100座,新打和修复配套机井xxx眼,新建扩建小型蓄水工程xx处,采用深翻改土、测土施肥、秸杆还田等方法改良土壤xx万亩,补贴购置农业机械xxx台套,新修和拓宽整修机耕路xxx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经济林、水保林xx万亩,培训农民xx万人次,装备乡镇农技服务站xx个,实施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科技示范推广xx万亩。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xx万亩,改善灌溉面积xx万亩,新增除涝面积xx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xx亿公斤,新增油菜籽生产能力xxxx万公斤。

建成蚕、茶、果、药、菜生产基地xx万亩。重点扶持了县、区的蚕桑生产基地;县、县的茶叶生产基地;县、县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药用玫瑰、县西洋参、区丹皮、县红豆杉、县茯苓等中药材种植;区和县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二是建成产业化经营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项目xx个。主要扶持了县龙蛟、沙河、国礼茶叶加工厂;区过街楼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莲藕精深加工厂;县张蓦丝绸厂、植物淀粉加工厂、博望镇蔬菜加工和柑桔光电分选线;县万吨大米加工厂和县种子加工厂;县xx油脂厂xx万吨高档双低菜籽油生产线等项目。三是建成产业化养殖项目xx个。扶持了县堰口特种水产养殖场和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劳武水产养殖场;县白龙镇良种猪繁育、市乳业总场奶牛养殖和县三合乡无公害猪养殖等项目。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一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种植项目xx个。年新增总产值xx亿元,新增利税xxxx万元。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中省的高度肯定,多次受到中省的惩办奖励,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汉中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省上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市有5个县区的开发项目被评定为优良工程,奖励土地治理规模xx万亩,财政投资xxx万元;年我市在接受国家三年一次的验收考评中,受到国家验收考评组的好评,并奖励县土地治理开发规模xx万亩,财政投资xxx万元。调查中委员们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效果感到振奋,对长年奋战在农业综合开发第一线的干部不辞辛劳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通过调查我认为,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了申报、立项、竞争制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制和重点工程招投标制,1有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农业综合开发从项目的申报、评估、审批、实施到验收等。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的不时提高。

并每年有所增加,2有完善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投资机制。中央财政在预算中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同时,规定了各级财政的配套投入和项目区农民自筹投入比例。市也把配套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使资金投入有可靠的来源保证。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专户贮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贵在综合”一方面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有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农业综合开发重在开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推广等治理措施配套实施,综合治理效益显着;另一方面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相结合,吸收和借鉴了这些方面的胜利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当中。

二、存在问题

发挥了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导向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也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纳入开发项目的仅仅只有xxx万亩左右。区的中低产田面积更大,1开发规模较小。市的产粮核心区有xxx万亩水田。亟待开发。国家下拨的土地治理项目规模每年仅有7万多亩,产业化经营项目xx个左右,财政投资xxxx多万元,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急待开发的需要。全市还有四个县至今还没有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不能申报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集中连片”原则,2区域差异较大。依照“先易后难。前几年的开发重点大部分在自然条件好的乡镇,经过这些年的项目实施,这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尚未实施开发的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单薄,农业生产条件仍然很差,和项目开发区的差别越拉越大。四个尚未纳入综合开发的县和已经实施开发的县区在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差别也已经逐步显现。这种区域差别的存在与全市农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财政支农资金一直采用部门分块管理的方法,3涉农资金投向较散。多年来。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和交叉,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资金分散,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协调,难以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项目建设的财政投资规范已明显偏低。同等投资情况下,4投资规范较低。随着开发建设逐步向浅山丘陵区域推进。浅山丘陵区需要架桥修路的工程要比区多,砼U型渠的衬砌改造和灌溉站、机电井建设都会因为山区沟壑纵横、水势比降落差大,而使得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大为增加,再加上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实力、村组和群众的自筹资金能力都比地区差,使得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加大。

项目区农民配套投入的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应占财政投资的三分之一,5自筹资金落实较难。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市的农民筹资投劳比例为25%但由于我市农村经济不发达,村组集体经济单薄,农民可支配收入不高,农民自筹资金落实难度很大。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群众的投工集资不能到位,形成空账,致使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建设速度缓慢,质量难以保证。

管护主体虚设,6建后管护较差。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建后管护的约束机制和管护资金缺位,项目区干部群众管护意识淡薄,乡镇、村组缺乏严格的管护制度和管护措施,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户侵蚀渠坎路肩,导致U型板被水冲翻,路边树木被折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管此标记。被拔,标志牌被毁等多种人为损毁工程设施的现象。

市的龙头企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7龙头企业较弱。近年来。但综合实力都相对较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择实行竞争立项、择优立项的政策前提下,对我市申报、立项、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得不到及时的扶持,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三、几点建议

提高开发整体效益。一方面要做好同其他涉农资金的整合文章,1整合涉农资金。向投资整体要效益。根据省上统一要求,建议在不改变投向的前提下,依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原则,将农业开发资金与扶贫、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推广、林业和水利建设等其他涉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以有效解决开发建设资金投入缺乏和项目建设交叉安排,重复检查,多头管理,资金分散,影响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等问题,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内部运筹和投向的整合文章,向投资结构要效益。应根据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目标,对投资结构和投入重点作适当调整,由过去主要扶持粮食主产区改为扶持粮食生产和扶持高效经济作物相结合。各开发项目县应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有计划、有方法地将开发片区调整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区,以缩小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提高我市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扩大开发规模。积极做好后续项目的贮藏工作,2做好项目储藏。要紧紧围绕“四大产业”和优质粮油加工,认真调研,严格筛选,从项目入库、申报、评审、立项的各个关口都要严格把关,真正实行公开、公平竞争立项的制度,对那些开发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产业项目在经过专家论证后优先申报,争取立项。对镇乡、村组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能够足额落实、产业开发有条件的地方项目给于优先立项。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选项立项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以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好项目、大项目争取国家投入。要切实做好四个县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的申报工作,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专题演讲,并加大争跑力度,争取早日批准,以扩大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规模。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依照下达计划和行业建设规范组织实施,3加强项目管理。项目设计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渠、路、井、树、桥、涵等设施布局相配套,田间治理要与村容村貌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要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达到满足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施工工艺,严格按技术规程,规范组织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是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以县级报账制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机制,坚持按项目建设管理顺序和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帐、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平安高效运行。三是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继续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建设的前、中、后期,都要公示项目的建设内容、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以及投资平安负全责,市县区对建设项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实行奖优罚劣,动态管理。

解决筹资投劳难题。临时以来,4采取多种措施。农民筹资投劳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制约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需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难题。第一,适当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调研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建议主管部门就此进行专题调研,拿出具体数额逐级上报,力争能够降低硬性比例。第二,筹资投劳的方式上,可以采取以清晰的收益对象筹集。例如对机井工程、电管站实行业主负责制,发放使用权证。首先选定业主,业主自身先自筹一定数量的资金,据此获得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其次由业主牵头组织筹资投劳,业主根据受益范围与群众协商,签订合同,落实筹资投劳。还可以采取“一次计划,分年筹集”及“分类筹集,自筹自用”等办法,这样农民承当的起,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第三,加强筹资投劳的管理。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的收、用、领、销制度,农民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实行专项管理,专款(工)专用,并对使用情况张榜公布。以资代劳必需坚持农民自愿,并料理书面签字手续,严禁强迫农民以资代劳。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第一,5重视建后管护。要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项目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建设的效果,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区别以及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用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项目区形成一个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第二,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各县区每年应按时上报项目管护计划,经市上审批并编制管护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第三,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模式。项目区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外地的管护模式。例如,对道路、排水沟、桥涵、林网等公益性项目可实行乡镇统一管理。对林网树木统一进行采伐更新,收益作为管护资金;对水利设施可实行井长制加协会的管理模式,以灌溉区为单位成立用水者协会,对灌溉用水进行利息核算,确定收费规范,由井长负责本井片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一些已建成的林网还可以实行划片拍卖,落实产权主体,由产权人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维护,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第四,建议尽快制定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条例,明确项目运行管护条款。对于破坏项目设施的行为依法严肃进行追究查处;对改变项目区土地使用用途的由建设单位依法给于赔偿;对项目监管不力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推动产业发展。继续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6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时提高。要重点支持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发展快、生长好、贡献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机制,让农民在扶龙头、建基地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运行质态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农民增收强的企业,坚持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实现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响品牌的目的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一是充分发挥市、县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优势,7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农业科技效果转化步伐。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到项目区以技术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科技服务,领办、兴办、合办农业科技企业。二是坚持高产、高效、优质、平安、生态的原则,优先扶持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农产品的平安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切实抓好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不时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产业开发队伍,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四篇: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

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范文网[CHAZIDIAN.COM]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大力研究和推广抗性树种、品种,培育良种壮苗,发展容器育苗,调整造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结构。在苗木生产供应上,立足苗木自给,支持和鼓励容器苗生产企业扩大容器苗生产规模,加大生产力度,尽量满足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特别要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适宜我县恶劣自然条件的抗逆性针阔叶树种、草种,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的需求。鼓励对抗性树种、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优良树种、抗性树种品种,着力解决当前种苗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矛盾。

第五篇:凤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现状,根据宝中企发[2009] 77号文件《关于做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安排,我局对凤县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情况采取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分类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我县休闲农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非公经济中最具活力和亮点的部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凤县地处秦岭南麓,历史悠久,古称“凤州”。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辖10镇2乡100个行政村, 11万人。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宝成铁路、316国道、212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凤县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迅速提升了县城品位,并把“旅游兴县”作为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之一,采取“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落实”的“三高”精神,倾力打造“水韵江南、七彩凤县”休闲旅游品牌,旅游农业已成为凤县经济的发展的一张名牌。

休闲农业作为我县旅游发展业的一部分,虽然起步较早,但近年来才得到很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田野自然风光观赏与参与民俗风情、民俗文化、农家休闲互动,山村农事、特种动物养殖体验为主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有休闲农业实体401家,其中林麝特种动物休闲互动养殖92家林麝存栏1700头、农家乐163家、县城家庭宾馆108家、农家宾馆24家、快捷酒店14家、从业人数达1545人,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达6000万元,年户均接待748人、户均收入14.96万元;大型休闲农业、休闲旅游企业2户。其中凤县汇丰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汇丰果园度假山庄二00七年开工建设,二00九年五月对外开放,资产总额19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可同时接待200人就餐、120人住宿,年营业收入60余万元。是以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休闲度假乐园,也是目前我县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度假山庄。山庄设有餐饮部、客房部、儿童游乐场、动物观赏园,有果园和葡萄长廊。餐饮部豪华宴会厅同时可接纳200人就餐,客房部有豪华包间、标准间共有60个床位。农场种植的有葡萄、苹果、花椒、梨桃等各种果树700余株,还有供游客使用的停车场、会议厅满足了游客的基本需求。凤县秦海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凤县第一个以羌文化为主题的景区,集餐饮、休闲、垂钓、住宿、梅花鹿观赏养殖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企业,总投资18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2008年营业收入308万元。该企业今年六月被市政府授予“宝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存栏梅花鹿1100余头,养殖规模在西北五省位列第

一、在全国排第六,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正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就全县休闲农业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城县郊区型。县城城郊的西庄村、任家店村、草店村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空气洁净,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它们大都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现有农业资源和乡村特色、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垂钓,开设特色休闲农家乐,让游客在工作之余体味山水之趣、体会生计之源、体验劳作之道、体察民生之实、体现农家之乐,使之成为农村、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我县“七彩凤县、水韵江南”的旅游业品牌在全省的知

名度越来越高,游客纷纭而至,县城的接待能力有限,这些村在县政府的号召下,大力发展“家庭宾馆”,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2、园林生态农业型。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我县农村种养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建设初具规模,许多基地同时注重休闲项目配套、观光功能兼容,成为很好的休闲观光场所,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菜园、养殖园、生态园等游客入园观景、赏花、采摘、品尝,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农生活和田园风光。

3、景区周边型。我县旅游景点众多,目前,已开发或初步开发可接待游客的景区共有5个。(即嘉陵江源头生态探险区、通天河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区、紫柏山景区生态探险区、古凤州人文历史景区、灵官峡互动娱乐旅游区五大景区)三年来共完成旅游休闲项目及产业投资3.35亿元,建设了以环县城山体亮化工程、县城“一江两岸”大型水景灯光表演、180米高喷泉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震撼力、吸引力的特色旅游项目。这些给有经济意识的外地客商和景区周边的农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开设观光、赏景、登山、森林浴、水上游乐等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同时,这些农民结合周围的田园观景和民俗文化,兴建一批休闲、娱乐、餐饮设施,家庭宾馆、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从而带动了景区和周边休闲农业的发展。

二、凤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做法

我县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起步较晚,产业基础和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本着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积极整合资源,聚集全县之力,强势推进,有效促进了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开发工作的全面落实。主要做法是:

1、规划先行

在旅游开发中坚持科学论证、规划先行。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旅游规划权威机构为我县量身定做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17项旅游专项规划。确定了“全县一体、景区多元”的框架。同时将休闲农业纳入整个规划,有序发展。

2、领导重视

为了加快休闲农业的推进,对规划中以农家乐为主体的农户采取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全面协调解决农户建设方案和资金等各类问题,有效地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建设速度。

3、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我县在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上建立和安排了专项资金,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倾斜,鼓励做大做强。

4、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结合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开展“公路绿化、水系绿化、村庄绿化、坡面绿化、城镇绿化”等5项造景绿化工程。实施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等民生环保项目,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当前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县休闲农业虽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但总体上还处在单体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无序发展的状态,还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1、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主要是一些农户在发展休闲农业时,顾虑重重,怕得不偿失,没有效益。一些部门对休闲农业的政策支持不到位,宣传引导力度不大。

2、缺乏有效引导和科学的管理社会管理“缺位”。一是当前我县的休闲农业特色不够明确,设计雷同,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经营粗放。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是一项新的事业,但多数经营者自身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明显跟不上市场步伐。同时多数休闲农业企业的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素质和服务水平低,管理水平差。

3、定位不明,品位不高。我县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整体建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基本处于低、小、散乱状况,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

4、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支持与优惠政策少。主要是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在政府中找不到“婆婆”,社会管理“缺位”。县机构改革后,成立了旅游局、商务局、中小企业促进局,他们都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仅靠一个部门难以牵头组织管理。农民发展旅游农业的资金极其匮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由于相关部门缺乏联动机制和相关项目缺乏整合捆绑机制,真正能够使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经营户得到实实在在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措施还很少见,专门针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几乎没有。

四、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休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休闲农业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的进程,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地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特别是对于地处山区的凤县来说,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山区富集的资源优势,取得双重效益。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要把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抓好抓实。

2、加强引导,促进有序健康发展。休闲农业是个新生事物,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否突破瓶颈,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的助推剂,关键就是要

做好引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是规范管理。要加快制定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规范休闲农业的项目审批(或备案)、可行性论证及日常管理。针对项目开发中服务设施占地、准入资格、经营范围、活动内容、经营单位的服务质量标准、收费标准、星级评定等,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休闲农业业主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二是搞好市场引导。加大休闲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多元投入开发,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县外资本投资休闲农业。特别是引导和鼓励一批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农民工,带着资金、经验和信息回乡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地方经济。

3、突出特色,加大综合开发力度。一是要做浓“特色”。开发休闲农业重点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离开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竞争力。因此,必须改变当前我县休闲农业低、小、散、乱的现象,由政府主导,组织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根据各地的农业特色结合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精心设计、谋篇布局、开设项目。充分发挥区域、区位特色,依托资源发展休闲观光企业,并根据消费需求,创新发展、突出个性、形成特色。特别是要增强互动体验活动。同时,要注重对休闲旅游农业产品收费价格的管理,保持其经济实惠的收费特点。否则将会大大降低其吸引力,与竞争力失去客源。二是要建好示范样板,休闲农业建设是一项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就当前而言,要抓好精品示范样板,为发展高品位的休闲农业打好基础,做好示范。三是要突出文化特色。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必须结合凤县实际,注重文化品位、健康和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内涵,加强现代高科技农业知识的运用示范,加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融合,传播农业文明与科学知识,以达到综合开发、做大做强的目的。

4、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政策推动是产业发展的助动器,建议应研究出台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和提供信贷支持的优惠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小额信贷、低息贷款等政策。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有关部门要切实为发展休闲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休闲农业项目审批、办证等过程中提供方便,有关规费收取做到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三是要加强宣传,扩大休闲农业的知名度。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重大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重视休闲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农业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益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开创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促进休闲农业的做大、做精、做强、上规模、上档次,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凤县中小企业促进局

2009年8月26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