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全文)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全文)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第一篇: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深度学习: 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内容摘要: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数学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本文就一线。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第一篇: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深度学习: 让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内容摘要:

数学学习是一个学生自我数学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知识,学会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思维。本文就一线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浅层学习现象,结合课例谈教学中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学习。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求真

求新

求联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美国学者Ference M anon和R oger Sa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最早提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g)这两个相对应的学习概念。[i

]

课程改革到今天,我们提倡数学教学从儿童出发,以儿童的立场教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教学形式上做了很多的改进和尝试,但是在实际一线教学中依然存在浅层学习的问题和现象。

1、形式化。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公开课课堂,当堂开展小组研究探索,短时间内就有多种解法,小组汇报时每人的方法都不同,有条有理,个个都具有代表性。细细想想,这样的儿童真实吗?这样的课堂可能吗?

2、程式化。老师们在教学中完全依赖教材,不求变,不求思,每天教学就是走教材流程。没有期待的数学课堂会有深度学习吗?。

3、碎片化。教学缺乏整体性,不能对教学素材进行有机整合和有效沟通,不挖掘教学中基于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隐性教学内容,浅表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如同散沙一般,呈碎片状。

学生的数学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必须有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中不断建构自己的数学体系,在深度学习中体会思考的乐趣。

一、“求真”—深度学习的保鲜剂

学习情境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场域。学习情境的真实展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展开,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结构的必备条件,只有真正经历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深度学习才有生命力。

1、开展真研究

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组织学生研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方式,但在课堂上往往受时空的限制,有时很难有效地完成,要么蜻蜓点水,要么变成个别同学的研究,最终使研究演变成假研究。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任务,把研究放在合适的时间,比如有一定难度的研究可以放在课前,教师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展开教学,在课堂上组织交流分享,碰撞研究火花,课堂上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与同伴在共赢共进中进行深度学习。

六下《认识圆柱、圆锥》

对于圆柱特征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是请学生用带来的圆柱体物体观察交流,总结特征。从课堂教学来看,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参与到研究中来的。

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启迪思维,真正感受圆柱的特征,课堂交流研讨就会更有质量,对圆柱的认识就会更深刻。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手工型:用数学书后面给好的模板做。

2、模仿型:用长方形纸卷出一个上下一样粗的圆筒,然后用圆筒一头按在纸上画出大小一样的两个圆作为圆柱的底,用胶带粘上。

3、创做型:先画出两个大小一样的圆,算出圆的周长,用这个长度作为长方形的一条边长,剪出一个长方形作为圆柱的侧面,最后粘成一个圆柱。这三种做法反应学生思维的三个层次,但是无论哪种做法都能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和感受圆柱的特征,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交流,自我对比,自我反思的意识会更强烈,取长补短,调出小我,看大大我,不断优化自己对圆柱的认识。

2、落实真经历。

学习中的真经历一定是遵循认知规律的,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亲历“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学生才会进行深度学习。

前段时间听了《小数的意义》一课,在最后一个环节“我收集”中,教师组织把学生课前收集的小数的信息进行交流。有一个学生收集的是“一张桌子的宽是0 .5 米”,该生解释为“0.5米就是

分米”。 也许这样的问题的出现在课的结尾是个别现象,不具有代表性,那我们是否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出现了问题。回顾这位教师的教学,再看看她的板书,不难寻找到问题的根源。

板书:

一位小数 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 0.1= 0.01=

0.001=

0.3= 0.04= 0.005=

整个板书都是不带单位的,教师在教学时虽然依托情境,但是板书时,却是老师自己代替了学生的抽象,把单位屏蔽掉,直接写出等式,就缺乏这一点点学生抽象的经历,自然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脱节导致问题暴露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在例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带着单位名称的算式,摘录在

黑板上,比如0.1米=米 ,0.04厘米=厘米,组织学生读一读,充分感悟小数与分数联系,发现单位相同,然后再把黑板上的单位擦掉,那将会事半功倍。

二、“求新”—深度学习的催化剂

数学课堂应是学生期待的课堂,每天都有新鲜事,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收获,老师就像一个魔术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灵动,有活力,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数学课堂,催化学习的深度展开,

1、任务驱动思考

教材的编排体系是严密和螺旋上升的,但相同的情境重复出现,学生会产生学习的疲乏感。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适当地做一些剪裁,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得着的挑战,他们有新鲜感,自然愿意投入学习。

例如一年级下《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教学,考虑到本学期在学习不进位加时,教材的编排都是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计算的模式,因而在教学这一课时内容时,我改变了一下学习情境,直接让学生接受计算挑战任务。

任务一:

1、照样子,自己编一道26+□的加法算式。

2、编完自己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实际数学计算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编出了如26+2这样不进位的加法,有的同学编出了26+4得整十的进位加,还有的同学编出如26+7这样的进位加。针对学生的差异,我分层进行处理,通过26+2,和学生一起复习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针对26+4和26+7,分别完成教材中例题

1、例2的教学任务。教学中的所有素材来源于学生,学生一直在探讨和研究自己编出的算式,既有积极性,又有成就感,学习非常投入。

2、创造建构新知

数学的严谨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砍去那些不合逻辑的错误东西,保持数学的纯洁性,同时教学中处理不好,它也会砍去数学中生动活泼的思想,窒息数学的生命。二年级《认识厘米》一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建立厘米的概念,我设计了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4次操作,用手比划、闭眼想、再次比划、根据比划用小棒或尺子验证的体验过程,让枯燥的概念化抽象的概念为可视的操作,动起来,玩起来,学起来,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米、分米、毫米”做好了认识方法上的经验积累。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亲历“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我还改变了教材通过尺子认识厘米的方式,借助1厘米小棒,同座合作把各自1厘米的小棒连起来,认识2厘米。认识5厘米时,先估计,后用1厘米的小棒去量的,边量边用短竖线做记号,在不知不觉中纸条创造出了一把简易的尺子„„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不仅经历了尺子的演变和制作过程,感受到数学文化,更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神奇和意趣。

三、“求联”—深度学习的活性剂

数学是逻辑性特别强的一个学科,数学教学要有一个横向的透视,也要有纵向的穿透,寻求数学的源与流。在教学中力求呈现数学动态统一的、有机关联的、鲜活生动的形象,而不是片断局部的、彼此分割的知识条块和记忆库。[ii]

1、整合建立联系

课时教学中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素材,围绕教学目标,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使之有机整合,建立合理有序地知识结构,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流畅缜密,学得有发展。

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第一课时,在教材中例题教学12×3,呈现了摆小棒、口算和列竖式三种方法,列竖式还有两种写法。这些教学素材,不能孤立的看待和教学,而是应该抓住学生的生成,建立联系。 (1)小棒、口算应为笔算服务。

为了计算12×3,有的同学可能摆小棒,有的同学可能口算,还有的同学可能列竖式,在交流汇报中,结合摆小棒,进行针对性提问“你怎么能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根?”

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单根是3个2,2×3=6,整捆是3个十,10×3=30,合起来是36,借助小棒为笔算的算理理解做好准备。

教材呈现的口算方法是不断优化的过程,特别是最后一种和笔算的算理是一样的,都是把个位和十位分别乘3再相加。

口算交流时,要有所侧重,重点说说最后一种口算方法,与笔算做好呼应。 (2)笔算两种算法应沟通和比较。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里的竖式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从实际教学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列出一般算法,虽有摆小棒和口算的感悟,但竖式算理还是处于需要点拨的状态。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列出竖式,结合摆小棒和口算的方法,让学生讲讲算理,结合讲算理的过程,展示竖式计算的完整过程,也就是第一种笔算竖式,清晰计算每一步的意义。

最后比较两种竖式,“都算出是36,为什么你们都用第二种算?”“观察第一种竖式,为什么可以把它简化成第二种?”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把两种算法有效沟通,体会了第二种算法的优越性,建立笔算模型。 (3)小棒、口算、笔算应梳理联系。

小棒、口算、笔算三者密不可分,因此通过对比,整合思维,进一步沟通联系,小结时可以质疑“计算12×3,我们可以摆小棒算,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那

么它们在计算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知识的梳理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同时也渗透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思考方式。

2、沟通构建整体

单元之间的承续,单元中每个知识点的衔接,都是需要我们在备课和教学中多做思考的,教给孩子“打包”知识点的方法,他们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深入进去学会方法。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面积和体积时都是不断转化成已经学过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来学习新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瞻前顾后的意识,这些知识点虽分散在不同的单元和年级,但是教学时教师要有板块意识、整体意识,让学生能有效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

深度学习是对学生学习一种较高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深度钻研、深度反思,才能促成学生努力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学习中,不知疲倦。

参考文献:

[i] 阎乃胜. 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 教育发展研究,2013,(12):76-79

[ii] 季国栋. 数学规定:理性对待 智慧处理[J].小学数学网,2014,(9)

第二篇:如何让企业文化融入并体现在企业员工身上

最近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追捧,在这个热潮中,很多企业启动了企业文化管理项目,然而,很多企业只是进行了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真正企业文化生根的企业是少之又少。

企业文化生根,就是指企业文化落实到员工的行为上,并在员工中生根。卓众猎头顾问根据一些企业文化管理实践专家的建议,列出了企业文化生根4R路径分享一下: 第一步,入眼

入眼R1,是指企业文化的认知。梳理、凝练企业文化的核心: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写成体系(手册),让全员认识、感知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具有的,需要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那么如何达到共同认知呢?

一、氛围营造

1、企业文化手册设计、印刷

2、氛围营造、策划

二、考核

组织全员进行企业文化考核,采取自下而上的考核。

第二步,入脑

入脑R2,是指企业文化的认可。通过培训、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全体员工认可、感觉自己的企业文化。

入脑的主要步骤方法:

一、宣讲与培训

1、为高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宣讲

2、为高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训

3、为中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宣讲

4、为中层领导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训

5、为基层员工提供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宣讲培训

二、考试

1、借助一些活动,如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看板等方式。

2、组织企业文化考试。

第三步,R3,入心

入心R3,是指企业文化的认同,通过讨论、研讨企业文化核心,让全体员工认同、感受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讨论与研讨

分专题进行讨论,分层级进行研讨。

二、征文、演讲等比赛

三、故事征集

四、成果汇报

第四步,入手

入手R4,是指企业文化的践行。通过讨论、公开承诺,让理念变成行为,让全体员工践行、体验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汇总讨论成果,形成行为规范

二、汇总故事案例,形成故事集

三、对照行为准则、规范,修正自己的行为。

四、理念变为行为

五、长期坚持,慢慢形成习惯。

第三篇: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

——学习总书记教师节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宽甸特校 徐永平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这是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30多年来.,我国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要做到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很重要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总书记的要求提得很深刻,富有人文精神,非常亲切、容易接受 。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教师倍受鼓舞。我会把工作继续做好,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为师之道,首在师德。高尚的师德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第一要素,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更生动、更持久、更深远。我是一名特校教师,每天看到的是一群与疾病与命运抗争的孩子与家长。他们中有不能行走的脑瘫孩子;有乱发脾气的自闭孩子;有把屎尿拉到教室或裤子里的弱智孩子。每当我看到特校的同事一次又一次的扶脑瘫的孩子上厕所,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擦屁股;为拉倒裤子里的孩子洗澡洗衣服;为了自闭症孩子在乱发脾气时不能伤害自己,他们抱住这样的孩子,任凭他们敲打自己。每每看到这些我心灵一次次在震撼,这就是习主席所说的仁爱之心吧。教师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的事业,是一项用青春点燃青春、照亮梦想的事业。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就会嫌弃拉裤子的孩子太脏还怎能为他们洗裤子洗澡。我校有一个脑瘫孩子由于干燥便不出来,我们王校长就亲自用手为他抠大便。这些感人的事迹就是主席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反思以往我虽然也努力工作 ,对学生也满腔热忱但与这些同志相比差距还很大,需要更加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 。

第四篇:经费支出未必用在学生身上

经费支出未必用在学生身上 教育部曾于2000年出台《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五条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所谓“生均培养成本”,即高等学校培养一个标准学生的平均成本,但这个被教育界普遍认为是学费制定标准之一的重要数据。今年2月,宁夏在高校学费上涨的听证会上公布了生均培养成本。长期以来,“生均培养成本”都是一笔糊涂账。据官方消息,生均教育培养成本从2005年至2007年的1.51万元上涨到2010年至2012年的2.026万元,与此同时,学费收入与高校总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24%下降到2012年7%。据披露的数据显示,宁夏2012年生均学费占生均培养成本的15.36%,远低于25%,是符合国家的标准的。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所谓“生均培养成本”,其算法值得推敲。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表示,宁夏在听证会公布的“生均培养成本”,并不是对单个学生培养的成本进行核算,而是简单按照学校的开支来确定。学校的公共经费上涨,未必都用在了学生身上,这一部分钱是否该让学生承担,未必合理。熊丙奇还进一步提出,高校应公开本校的具体开支,包括行政开支、“三公”经费开支、科研经费开支,以及科研经费等具体使用情况,才能对“生均成本”进行正确的计算。

相关部门更不能因“生均成本”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家庭收入状况。如果高校的学费过高吗,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必定挤占了正常生活开支,加重家庭的教育负担。教育界的一个普遍观点是,高校的学费不应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不过,在我国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学费的占比超出了20%。以宁夏2005年为例,当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93.6元,以当时高校的学费标准2600元计,这一比重为32.12%。

据《新京报》的报道,2006年我国发布学费“限涨令”之前,大多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是5000元。而当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90元,学费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多,占农

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40%左右,相当于一个半农民的全年收入才能供一个大学生的学费。

时隔7年之后,同样以5000元学费标准计算。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大学学费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6%,可见现在大学学费依然偏高,此轮大学学费的上涨,更加重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

第五篇:演讲稿《让改变发生》与演讲稿《让梦想在平凡中绽放》

演讲稿《让改变发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市发改委的***,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改变发生》。

每个时代都具有每个时代显著的特征,上午头脑风暴我们多次谈到“80后”公务员,探讨其长处和短处。那么当今时代的特征是什么?胡锦涛总书记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走好自己的公务员之路?我认为就是完成我们所肩负的时代使命。

还记得张局长在开班仪式上教导我们,要迅速完成从学生、非机关工作人员到机关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这一点在昨天的XX届优秀公务员前辈的交流中也多次提到。学生时代,我们以学习为生活的重心,追求思想的自由,独立的精神,但也多少带有散漫的气息。昨日还是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今日则是服务群众的公务员,必须要克服眼高手低、脱离群众的危险。

还记得廖局长告诉我们说现在的领导应该具备实干能力、高尚的品德、优秀的写作能力和口才能力,周科长也曾说现在的公务员要“坐下能写、站起来能说”。我们这一批公务员都是具有某方面或某些方面素质技能的人,但面对群众的要求、领导的要求、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我们公务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新人公务员,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是我们的责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刻不

第 1 页 共 5 页 容缓。

还记得戴局长给我们的忠告,在社会要低调做人,尤其是遇到社会纠纷的时候。为此我们每一位新入职的公务员都应该反思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我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尚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才会有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厌恶。作为一名新任公务员,改变公务员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是我们的责任,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刻不容缓。

同学们,这是我们跨入公务员队伍的第一年,以后至少还要在工作岗位上服务30年。30年前,我们的前辈肩负着改革开放的使命,他们完成的非常出色,创造了一个奇迹。30年后会是怎样?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将交出的答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改变发生。 第 2 页 共 5 页 演讲稿《让梦想在平凡中绽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么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梦想在平凡中绽放》。

每个心灵的深处,都放飞着梦想的精灵;每项事业的耕耘,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XX年,怀揣着梦想的我,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开始了自己的追梦旅程。旅途中有困惑,有艰辛,更有坚定与快乐。

忘不了第一天上班时那个信心满满、斗志昂扬的我,我渴盼着在工作岗位上一展抱负,实现自我价值。更忘不了不久后即步入迷茫与困惑的我,面对着一天天繁复琐碎的工作,我的梦想在平凡中沉沦,斗志锐减。失落、彷徨、不知所为。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古人还说: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有了做好小事的精神,才有做大事的气魄。是的,在平凡的世界里:一颗小草映衬一片绿色,一片绿叶衬托一朵红花,一颗星星点缀整个夜空……平凡的岗位照样能绽放梦想,绽放自我。

深深思考后的我,开始学习。我拾起书本,整理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拿起报刊,关注时事,开阔视野。走近领导同事,虚心的向他们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期间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最真诚的教导和鼓励,感谢你们让我转变了观念,改变了思想,更让我爱上了这份平凡的工作,我一定要在属于自己的舞台

第 3 页 共 5 页 上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让梦想在平凡中绽放

年后因工作所需我被调入农办,在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下,我参与了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这项工程涉及全镇16个村,历时三个月。上山下乡,尤为辛苦。寒风中测量,烈日下施工,经历了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这些我都没有退缩过,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历练、一种考验。晒黑了不怕,干累了不怕,因为我知道:那种黑,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韧;那种累,让我变更加成熟,更加稳重。当我把那付出作为人生的一种乐趣时,才真正的理解:这不正是自我价值的最好体现。

参加工作以来,离家近了,每周都回家探望父母。然而自从接手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后,这样的时间几乎没有了,往往一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家,还记得那次,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回家一趟,刚到莱州,还没来得及坐上回乡镇的车,电话来了,工地上村民和施工方产生了分歧,我急匆匆的打车回来,经过一番的协商调解,最终事情顺利解决,虽然没能回家,有点小小的遗憾,但内心更充满自豪,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

让梦想在平凡中绽放,不仅仅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还要有“创先争优”的魄力。创先争优其实争创的是对工作的一份激情和干劲,作为单位的一名年轻人,我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我相信,有了付出定会有回报,有了耕耘定会有收获。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也积极的参与

第 4 页 共 5 页 其中,虽然懂得不是很多,但是我坚信只要我热爱这份工作,并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一年来的工作经验让我懂得,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严谨务实,开拓创新。作为一名年轻人,我知道,要想在人生的舞台上绚丽多彩,就必须风雨兼程,搏击奋斗,在踏向新征程的路上,我会坚定自己的选择,让梦想在平凡中绽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