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翱翔_让学生在探究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探究教学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突出热点。《新课程标准》之所以把探究式教学作为一项重点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要冲破那些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使我们的教师正确认识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文主要在实践基础上对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课堂;应用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积极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探究数学。
1.动手操作,提倡学生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为我们的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动手操作时,我们的数学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必要的猜测、探索以及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他们非常乐于在游戏以及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力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要位置,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我运用“围绕任意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终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为不成。通过观察没有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通过摆小棒,演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边的和等或小于第三边时围不成。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使自己一步一步排除各种猜测,找到正确的结论。
2.群体互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要积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形成学生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最终集中群体智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首先安排学生按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然后用12个边长都是l厘米的正方形来拼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具体情况,讨论交流。由于是按小组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长与什么有关系呢?宽与什么呢?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出的长方形的长与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拼出的长方形的宽与摆的排数有关系;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所摆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教师激趣进行引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激趣引题”主要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前提导入,而“自主探究”则是指教师引导、提示后的学生学习活动。这一教学过程对教学全局、辐射整个课堂起到重要作用。它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牢牢的把学生吸引住。教师简短的导入就是为了学生自主探究作铺垫,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
例如,在教学课堂练习“树上有17只麻雀,飞走了9只,还剩几只?”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两个已知条件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我提问:“谁能给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个问题??接着再问学生:“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的题是一道什么题?”这样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探究问题——应用题。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且通过探究,让学生用学具摆出来。这样借助操作活动,转化为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借助语言表达,使思维进一步条理化、概括化、精确化,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学生便于通过观察、探究、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科学合理进行评价,升华学生探究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表明:评价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教师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给予充分的欣赏和激励,让其体验收获,体验自信,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例如,在学习“乘除法的简便运算”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允许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240÷48……采用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完成:谁能用简便的方法又对又快地算出来?学生马上动笔,计算方法多样,出现下面几种简便算法:240÷8÷6240÷6÷8 240÷24÷2),这样极大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气氛热烈,思维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四、结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相信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能逐步达到最佳的境界,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