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_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变我国语文教学存在的“越俎代庖”、“满堂问”、“百家齐音”、“精讲多练”的教学现状,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阅读的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入手提出了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以期对中国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一.加强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般认为,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学生应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交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这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弃指导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就要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阅读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增加自己阅读课、思维训练课,为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其凭借自己的综合能力感受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理解作者的用心,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思考题,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讨论,可以当众演说,可以写成读后感,可以对原文改写、缩写、仿写等再创作形式。阅读后表述感受的形式越多,交流越多,学生的阅读感受则越深刻,阅读效果也越好。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处的空白,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于勒体面的回来了,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和课本的权威,在独立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效率。
诚如白建民先生所言:“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成功的阅读活动中体验到一种‘喜悦’和‘激动’,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中,使阅读产生一个飞跃,阅读教学的质量也就自然提高了。”
二.倾听心声,重视学生独特阅读感受
邓峰先生在《标本兼治方正道——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几点看法》一文中指出:“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名篇佳作,有些是千古传诵的经典,可是一进入语文课堂,就变得枯燥无味,苍白无力,不仅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将学生定格在一个狭小模式中,认为只有一种理解是正确的,并且多年一成不变。”
新课标强调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气质各异。他们在进行阅读活动时的心理状态、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不同的认识。如同读一篇作品,学生和教师的感悟体验可能迥然不同。老师一带而过的地方,也许正是学生感慨良多之处,教师津津乐道的地方,学生可能不屑一顾。如果教师硬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强行推销给学生,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灵感,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无法收到一个满意的教学效果。故,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定,不能用标准答案去评价学生,只能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化的,事物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每个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个体,强调其自主解读课文;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其对作品的富有个性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允许学生“突发奇想”,鼓励其独立思考。学生是有个性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架,让其在自由的环境中感悟语文魅力,去张扬个体的个性,去探求人格的真和美,让他们在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中得到融合。
三.自主选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
阅读应该博采众才,只有读得多了,眼睛才能看得远,思绪才能飘得远,思考文章才能透彻。前苏联伟大的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文教师要把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学生的智力生活的指明路灯。”广泛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勤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关注现实,关注时事,真正地为社会着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多给他们提供一些与之阅读能力相当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
要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摸索阅读规律和技巧,自觉主动地提高阅读水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读书,在阅读内容和方式上必须给学生一定的阅读自由和选择空间,自己喜欢地就多读一些,不喜欢地可以作浏览式阅读,让学生在自由的阅读过程中慢慢体味到阅读的趣味,沉潜往复,收获阅读的果实。对于学生的阅读书目,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加以引导,而不是限定,更不要给学生灌输什么所谓好书与坏书之类的思想,只要是对培养学生思维有益的,都要帮助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拥有阅读的热情。这样,多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形成了足够的文学积累,就能够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同时,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四.走进生活,植根于学生的阅读实践
“植根于生活,而创作出言由心生的作品”,这是所有优秀作品的共通之处,在阅读教学中则蕴藏着同样的道理。要让语文阅读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作为教育者的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把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取最新相关信息,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例如:《背影》一课教学时,可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父亲曾送自己外出旅游时的背景或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为我们洗衣服时背影,如此可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背影》一文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父母之爱有了更加深切的体验,会更加爱护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