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作文大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过程性目标及相关实践问题探讨(通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过程性目标及相关实践问题探讨(通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过程性目标及相关实践问题探讨摘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数学不仅是一种学习科目,也是一种素养;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代表着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教。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过程性目标及相关实践问题探讨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数学不仅是一种学习科目,也是一种素养;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代表着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其他的课程学习提供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用创新形式的方法和严谨的逻辑理论来加强对人才的素质培养。当今学校教育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学科所独有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数学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观念
  数学教育是所有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由于数学的抽象性、理论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增加了数学教育的难度,使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即针对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性目标,同时也从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性目标定位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面旗帜,是我们教学方向的指南。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方针。
  1.过程
  从字面上来看,过程就是事物发展的程序,而数学课程标准将过程作为课程目标具有很深刻的教育价值,因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人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过程。如果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过于注重形式化而忽略其过程中丰富多样可创新的内容,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现代的数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做题的技巧,更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结果的形成来理解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概念的应用,让学生在整个数学的学习和探索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增加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2.过程性目标
  为了很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首先,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体验。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要实现过程性目标的最基础性目标就是对体验性目标和探索性目标的实现。其次,带领学生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过程性目标实现的分析与思考
  过程性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让学生经历特定的数学活动来完成的。不能单一地通过教师讲过程学生听过程来实现,还应包含其他几个条件。(1)数学的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建立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生活实际经验基础之上。(2)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来体验探索的过程,加强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理解。(3)要让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过程性目标的实现就是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来完成特定数学活动的。
  二、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准备不充分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为引导来开展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因此,数学教科书中设计了很多情景问题,引用了很多学生所感兴趣的图片和真实的数据,并提供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富有数学含义的实践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但是,一些地区的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缺乏与教材配套的教具,以至于数学教学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课堂纪律的规范程度
  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在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上教学互动,提出各种问题,课堂气氛过于活跃,部分老师很难控制课堂纪律,增加了教学任务完成的难度。而这并不是因为新课程结构的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适度地把握好教学策略。对此,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综合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课堂上需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数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但是,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这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没有很好地区分学生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参与,实施执行还是形式性的参与。“活而不乱”才是新课标的理想目标。
  4.教师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课堂活动之中,能够在发现问题后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审视,培养学生的判断和怀疑意识。要鼓励学生超越对教材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建议和设想
  1.明确数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目标
  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学行为,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从某种更深的意义上来讲,数学不是一门普通的学科,要求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育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逻辑推理和抽象模式的理解和处理。教学理念指导着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体现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注重求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的求证,将技能与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数学的教学方式对不同学生按照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考核标准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高等数学的教学需求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而定。同时,数学的教学也应该分层次、分目标地进行分层教学。教学应适应学生的现状,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学现状,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3.运用现代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运用现代化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充分利用itg机、多媒体组织教学,并注意将传统教学中形成的教学艺术有机结合,使之教学形式主动、直观、形象、省时、事半功倍,并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有创新地安排内容。
  现今,对于数学教育的改革工作的任务还很繁重,要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推进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青,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6).
  [2]赵中时,面向未来,适应时代,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J],19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青田县鹤城镇油竹小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