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滚吧!日记】首席娇妻翻滚吧前夫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雨 今天是9期杂志发稿的日子。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窗外淅沥的小雨下个不停,所以办公室内一片凉爽。天气很配合,心情自然也很好。 这一期的聚焦主题是日记。什么是日记呢?就是把每天所遇到的或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还可以写感想。
除了全中国人都知道的《雷锋日记》,历史上知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而且都主要以自我教育为主。诸如曾国藩、鲁迅、周作人、郑振铎、钱玄同、张元济……
实际上,不仅仅在过去,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也有一些人重新拾起了记日记的习惯,甚至因为记日记而成了新闻人物。例如漫画家熊顿,她在得知自己得了恶性淋巴瘤后创作了一个抗癌漫画系列,叫做《滚蛋吧,肿瘤君》。如今,“肿瘤君”已然“滚蛋”,熊顿的漫画也被网友誉为“笑中带泪”的日记。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或用何种形式写成的日记,从古至今,日记已然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抒发了情感,提高了写作水平,回顾了过往。假如有一天你发达了,这些日记可是珍贵的资料呢!
还没有提笔写日记或已经停写日记的同学,请拿起笔继续坚持写吧。日记这个神秘的精灵,一定会给你带来好运。就让日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翻滚吧!
(英若手记)
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美国思想家、文学家爱默生的眼中,日记是珍贵和神圣的,他称之为“储蓄所”。梭罗尝过“储蓄所”的甜头,他的力作《瓦尔登湖》几乎是“零存整取”的。可是,日记更大的作用,梭罗秘而不宣:它是生命的储蓄所,生命因储蓄而不朽。
日记既然是储蓄所,那么储蓄的财富就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一定是这样的,如果你不信,请继续往下看。
一本日记改写命运
马燕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其生活难以为继,马燕和两个弟弟上学也成了问题。于是,马燕的妈妈决定让马燕退学。
这个自小学四年级起就坚持记日记的女孩,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让自己退学的痛苦,都写到了日记里。一天,马燕把自己的日记塞给妈妈,希望妈妈了解自己,进而改变决定。但妈妈不识字,无法读懂她的日记,她又给妈妈写信并让弟弟读给妈妈听。马燕在信中说:“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眼泪一辈子都流不干!”女儿的话感动了母亲,马燕又重返校园。
就在这时,马燕所记的三本日记(另一本日记被马燕的父亲卷烟抽掉了)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辗转交到了一名来此采访的法国驻京记者手中,他带走了马燕的日记。不久,他写的长篇通讯——《我要上学》,在法国的一家报纸上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随后,马燕所写的日记也在法国巴黎正式出版,很快就成为畅销书。紧接着,它又被翻译成六国文字在其他国家出版。马燕也由此每月都能得到一笔资助,再也不用为学费发愁。
小编有话说
马燕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没有那个善良的法国记者,或许马燕还会在失学的痛苦中煎熬。但是,偶然中也许蕴涵着某种必然,也就是说马燕如果没有遇上这位法国记者,也会在日记的帮助下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坚持写日记的人,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不管命运多么坎坷,他都会锲而不舍地抗争。事实上,写日记需要的不是超人的智慧,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坚韧不拔的毅力。而毅力,正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最锐利的武器。
最初的梦想
在当今喧嚣的和以“活在当下”为理念的现实世界里,拥有梦想是一种骄傲。在一个安静悠闲的下午,坐在一扇泄进几米阳光的窗户边,你是否有一种想回到往昔时光里的冲动?是否想奢侈地再过一遍以前的那个日子?这不是幻想。只要你有记日记的习惯,你就能随时随地重温以前的岁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日记中撒下了梦想的种子,它们在一天天的繁忙中发芽、长大,直至结出了果实。
没有一天不值得记述
张丽钧
办公室搬家的时候,同事拿来了一个藤箱,说:“先把金银细软放进这个箱子里,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们帮你收拾。”我领受美意,赶忙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一件件地放进了藤箱。除了笔记本电脑、教案、光碟、十几本珍贵的签名书之外,就是6本日记了。同事笑我:“这几个破旧的日记本里是不是装着青春的秘密?”我笑答:“那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它们装着我‘孤本’的日子。”
我是一个酷爱跟自己“对话”的人,感谢日记,忠实地记录下了我与自己的一段段对话。随便翻开一页,某一个日子的“标本”就生动地呈现于面前了。重温一遍,等于奢华地又过了一遍那个日子。
多少次,我在日记中责备那个慵懒的自己:“我的日记要沦为周记、月记、年记了吗?”责备之后,日记便又乖乖地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日一记”;但不久,又出现了空缺的日子。不记日记的日子,定然是忙乱的,那么多的事务都赶来胁迫我,叫我做不成那个在纸页上与自己娴雅对话的自己。如果说,那些缺页带给当年的我是一个遗憾的话,那么,今天它已上升为一万个遗憾。我跟岁月深处的那个人说:“你真的有那么忙吗?还是觉得日子太过雷同,不值得记述?不管是什么理由,你跋扈地剥夺了今天幸福地重温那些黯然隐去的日子的权利,都是一种绝顶的愚蠢!”
日子被写进日记,尘屑就获得了成为金子的机缘。在日记里,所有的甜,都可以化成蜜,所有的苦,都可以酿成酒。
后来,电脑普及了,我开始在电脑上记日记,日记的形式也有了改变。我往往会为这一天给我触动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造像”。把这些东西寄出去,编辑居然很喜欢,于是,许多“日记变体”的文章得到了发表。
这些年下来,我发表的文章已达数千篇。我的文章,大多是采撷于平常日子的叶片,将它们汇集起来,我就看到了一片令人欣幸不已的葳蕤。
我是一个从日记中走出来的作家。我所写的文字,第一个感动的就是我自己。我啜饮着自我调制的饮品成长,骨骼强壮,心地纯净,笑容美好。我以为,日记能拿出与人分享,是日记的福分;日记不便拿出与人分享,是自我的福分。
如果我们觉得哪个日子过于苍白,根本不配走进日记,那就证明我们需要丰富自己的心灵生活了。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日记,不是记述“今天干了什么”,而是记述“今天想了什么”。让我们的思想留下它珍贵的辙印,这是对自我的尊重,更是对岁月的酬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