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新导学案
第一篇:七下历史第20课导学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导学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 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自主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精讲点拨:
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A. 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
B.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
经济得到发展。
C. 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达标检测:
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B2世纪C5世纪D7世纪
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B孝德C 裕仁D 德仁
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 出走麦地那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 征服麦加D 穆罕默德病逝
4、 完成第26页“练一练”: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 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 穆罕默德病逝
C. 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 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
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
7、阅读下列材料:
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在改革的过程中,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士大夫发挥了重要作用。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1.C 2.B3C4C5见图册6A
7(1)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2)见课本(3)原因: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本大批留学生回国后,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从而产生改革变法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史实: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等。(4)提示: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回国后,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拓展提升: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课外作业:
必做题:课本上的动脑筋.练一练.选做题: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完成
活动与探究。
知识梳理: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古代日本
1、五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3、七世纪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阿拉伯国家
1.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 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3. 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导学案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
3、学习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
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 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相应地培养。
3、“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1)工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通运输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基地的形成:
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 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4、 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______年9月。
地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的宪法。
二、合作探究(请相信集体的智慧)
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 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三、达标检测(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东北工业基地形成D、大庆油田建成
3、今年我们已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4、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
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5、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D、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四、课堂小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各具特色的要点。
五、课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和困惑;教师进行二次备课)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导学案
第九课改革开放 共1课时1 课时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2.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请你找出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及主要内容
2.阅读教材43页内容,结合44页《早期对外开放示意图》,描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如何? 3.阅读教材45页,说出对内改革在城市改革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你能说出几点?
2、联系学过的内容想一想现代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开放通商口岸有什么不同?
三.当堂检测
1.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汕头C深圳D厦门
2.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①农业②国有企业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B.②③①C. ③②①D.①③②
4.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 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
5.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6、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A反腐倡廉 B 进行“三反”运动 C 改革开放 D 实行民主法制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沿海地区开放
8.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 ,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极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二:“包产到户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三:以胡景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注民生,在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上,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保障制度。 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新体制?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第四篇: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9课导学案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教学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重点: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思考回答
(1)、年,党和政府参照的建设经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制订一五计划。
(2)、实施时间:年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的初步基础;促进、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的改造。
(3)、成就: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交通运输成就:制造厂、大桥
建成、1954年、、公路建成等。)
2、阅读“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思考回答
(1)、年9月,大会在北京召开。
(2)、制定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
法,宪法贯穿着原则和原则,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和的基础。)
(3)、一届人大选举为国家主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经毛泽东提名,决定任命为国务院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3、阅读“三大改造”思考回答
(1)、年,党和国家开始对业、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通过合作社走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到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初级阶段。
二、合作探究: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要点。
2、你还了解历史上哪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在此机关设立之前,中国最高权力的行使情况怎样?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农业B商业C轻工业D重工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3、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0题
4、材料分析:基础训练第11-12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教学目标: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
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教学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发动、危害。纠“左”措施。
教学难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
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思考回答
⑴、“大跃进”:
目标:中心:口号:
结果: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比例严重失调。
⑵、人民公社:
目的:特点:
结果:人民公社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3)、危害:造成了1959年—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4)、国民经济的调整:
时间:方针:“、、、”
恢复:从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复苏。
2、阅读“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思考回答
(1)、时间:1957年——1966年。
(2)、成就:
(3)、英雄模范人物:“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
二、合作探究:
1、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内容是什么?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什么是“大跃进”运动?它有何危害?给我们什么教训?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和()等急躁冒进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3、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在()
A1959年B1960年C1961年D1962年
4、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5、知识闯关:基础训练第1-10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
第7课全国大**
教学目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
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难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思考回答
(1)、原因:对国内形势作了错误判断,认为党内存在“走资派”;、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企图乱中夺权。
(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
(3)、 发动: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号召开展“”;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阅读“全国大**和二月抗争”思考回答
(1)、1967年,上海“,”“文革”进入全面夺权阶段。
(2)、“二月抗争”:1967年2月,、、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3)、党史上最大冤案: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3、阅读“民主法制的严重破”思考回答
(1)、中国共产党的原则遭到破坏。地方各级党委被______________取代。
(2)、形同虚设。
二、合作探究:
1、“二月抗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场抗争的看法。
2、“二月抗争”中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斗争的老干部主要是哪几位?你知道他们有哪些历史功绩?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他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
A.美国的威胁B.国民党要反攻大陆
C.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D.地主等反动派的破坏
2、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A.“大跃进”时期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
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而死,这一事件突出地反映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C.民主与法制被践踏D.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4、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0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8课
**中的国民经济
教学目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难点:林彪集团的形成及其阴谋。江青集团的形成及其篡权活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经济形势的恶化”思考回答:
原因:1967—1968年,在全国**、“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形势迅速恶化。
表现: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状态、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交通阻塞、市场紧张等。
2、阅读“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思考回答:
(1)、1971年“”事件后粉碎了集团。
(2)、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
(3)、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实行,经济再度回升。
3、阅读“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思考回答: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损失约元。由于、的努力,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 阅读“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思考回答:
(1)、1976年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2)、1976年9月9日,逝世。
(3)、1976年10月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二、合作探究:
1、“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一个流行的口号,想一想,这样的“革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吗?
2、1967——1968年,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1973年和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回升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
1、“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起止时间:
结束标志:性质:
冤案: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受害者:。
2、“文革”中与周恩来一起为扭转经济下滑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朱德B.邓小平C.华国锋D.叶剑英
3、1976年9月9日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周恩来B.刘少奇C.朱德D.毛泽东
4、知识闯关:基础训练1-11题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侯忠仁第9
课 “文革”经历访谈(活动课)
一、释题
1、什么是历史问题访谈活动?
历史问题访谈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访谈内容主要是历史学习中的重点、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访谈的对象是对所访谈的问题有深切了解、独到见解或亲身经历的人。
2、“文革”经历访谈:时间是“文革”时期。
二、活动目标:
1、访问长辈,了解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进一步掌握有关“文革”的历史知识,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2、听取长辈对“文革”的看法,了解“文革”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另深对“文革”性质的认识,从中吸取有关的历史教训。
3、通过访谈活动,提高对历史上的是非功过的分辨能力,同时学会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拟定访谈专题。
就“文革”中某一时期,或某一事件的情况进行访谈。
2、确定访谈对象。
以专题定对象,所访问的人应对这个专题有亲身经历、较多了解和见解;善于言谈,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访谈活动热心,乐于谈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看法。
3、学习速记方法。
四、活动过程及要求:
1、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到该小组某位同学家访问其长辈。
2、各小组进家访谈要求:
一是要讲礼貌,
二是要事先拟好提问提纲,
三是要认真作好记录。
3、各小组对访谈的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
4、各小组要写出访谈心得体会。
五、活动评价:
用一节课的时间,各小组选派几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这处。
第五篇:思想品德第4课导学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 年 月 日
班次: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知道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重点难点:重点是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难点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学法指导:辩证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培养分析能力;通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1)现代科技,特别是 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
(2)在开放的世界中,要发展壮大。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 只能导致落后。
(3)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 一切先进的东西。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 和 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 的必然选择。
2、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坚持“ ”和 “ ”相结合。
3、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 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4、坚持对外开放的作用:使中国逐渐 ,与世界各国相互 ,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5、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我国必须始终把 、 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必须打开国门搞建设,把 和 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 。
6、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 ,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 ,既要借鉴吸收一切 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二、合作探究
1、小调查:你所在的家乡有哪些对外开放的形式(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举)。
我县全面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来企业到江华投资。现有安徽海螺水泥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大型企业投资办厂,待建国家大型工程涔天河扩建工程2011年10月底开工„„
2、小小辩论会:正方——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反方——坚持对外开放就没有必要坚持独立自主。你同意哪方观点,说说理由。
三、达标练习 选一选
1、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这是因为:( )
A、坚持了自力更生的方针 B、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了工业立国的方针 D、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因为:( )(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立国之本(2)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3)闭关自守是使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4)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 )(1)坚持全盘吸收、全面引进的方针(2)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4)把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简答题
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举例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举几例)
课后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导学案(第二课时)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10月 日
班次: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重点;难点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学法指导:收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1、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 (1)我国是世界上 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 、 。 (3)其他特点: 人口多、人口 速度加快、人口分布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2、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 和 水平的提高。人口问题本质上就是 。
3、对策:实行 的基本国策。目的:控制人口数量,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 。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有利于增强国家的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 。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1) ; (2)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繁重, ; (3)不少地区农业 ,影响 和 ;
(4) 、 仍在加剧等。
2、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 ,不容乐观。
3、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 放在突出的位置。(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 。(3)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保护环境同经济建设 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 的老路。(4)保护环境和 ,作为我国的一项 ,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二、合作探究
1、描述自己家乡周边的环境状况,并给相关部门写封信或邮件,提出自己的建议。
2、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15岁以上的人口文盲、半文盲比重仍然很高,老年人口总数接近1.6亿,占人口的12%。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些特点?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某些明星和大款超生的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我国的什么基本国策?
三、课堂达标 选择题
1、进入21世纪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32亿,并且还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这说明( )
A、人口问题将不复存在 B、我国的熟练劳动者在增多 C、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 D、计划生育已经没有必要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不属于我国人口基本特点的是( )
A、人口基数大 B、新增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分布不平衡 辨析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能兼顾,我国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简答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其他特点是什么?
2、我国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3、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要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学习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导学案(第三课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10月 日
班次: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重点难点:我国的资源国情是重点;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整理归纳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各种能力。 学习过程:
一、把握基础,自主学习 我们共同的家园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
2、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1)优势:自然资源 、 ,是资源大国。(2)劣势: 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是资源小国。(3)开发: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造成的 十分严重。
3、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我们不能做它的 ,无所作为,也不能以 ,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3)对大自然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原因:人
口
、
环
境
、
资
源
问
题
说
到
底是 。 、资源的短缺、 、 等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
含义:既满足 的需求,又不损害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人类与自然 ,认识到自己对 和 应负的责任。
必要性:(1)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地协调。(3)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推进 建设。
二、合作探究 中必须实施 战略。(2)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 、
1、有人说:“人类是万物之灵,可以主宰一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2、小调查:你和家人使用过一次性筷子吗?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何危害?
三、达标练习 选一选:
1、2009年3月28日全球有3000多个城市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北京、成都等地的建筑关灯一小时,这表明我国:( )(多项选择)
A、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B、与世界各国一起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C、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制止气候变化 D、北京等地标志性建筑耗电量大,需要节约用电
2、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归根到底都是( )
A、可持续发展问题 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C、发展问题 D、社会前进的产物
3、下列做法不符合建立“两型”社会要求的是( ) A、永州市治理潇水工业污水 B、国家推广循环教材的使用 C江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等新能源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用品
我来判断 (1)年少时要努力学习,成年后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 (2)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人人动手。( ) (3)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不需要特别节约。( ) (4)学校推进使用一些循环教材的做法不环保,没有必要。( )
简答题
1、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我国实施什么发展战略?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有什么要求?
3、作为青少年学生,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课后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导学案(第四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10月 日
班次: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和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教育的地位。
重点难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难点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的重要作用(1)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 的巨大进步。
(2)当今世界,
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 。
2、我国发展科技
现状:在 的掌握和 ,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2)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 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 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必要性: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的进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 ;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 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1、教育的地位(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的竞争、 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 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 。
2、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1)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
和提高 的轨道上来,(2)把 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 科教兴国
原因:(1)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 、 和 的增强产生了巨大推动力量。(2)我国科技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3)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 的必然要求。
方法:(1)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 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 能力。 相结合。
二、合作探究
1、畅想未来:说说我们未来的生活或交通工具会有哪些变化呢?
2、有的同学认为受教育是个人的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与自己无关,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三、达标练习
判断:
1、从一定意义上说,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
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
4、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简答
1、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什么重要性?
2、我国当前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请你说明理由。
3、请你为永州市“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在你身边发现了哪些与两型社会建设相符合或不相符合的事例(各举一例)
5、对联“小康大业依赖科技,和谐社会根植教育”说明我国要实施什么发展战略?上联最能反映什么观点? 课后反思: (2)全面深化
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